眼下,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酷暑当前,玩水无疑是迅速降温的好选择。无论是儿童还是大人,内心早已蠢蠢欲动,想和冰凉的水来个亲密接触。如果大人不同意,孩子便会单独行动,于是溺水悲剧就发生了……
溺水事故频发敲响警钟
水可孕育生命,也可吞噬生命。在中国,意外溺水是造成儿童、青少年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近日,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溺水悲剧接连发生,暑期安全警钟不断敲响。
7月10日,湖南湘潭县河口镇,7名青少年外出野泳,其中5人不慎溺亡。
7月13日,河南驻马店市人民公园6名学生溺水身亡。
7月18日,贵州从江县6名女孩溺水,其中4人不幸溺亡,另有2人送医。
每一起溺亡事故的背后,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幸福家庭的分崩离析。溺水而亡的事件层出不穷,“防溺水”形势紧迫而严峻。
防溺水“安全网”越织越密
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2万余人。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切勿以为自己会游泳,在水中就很安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都是溺水高发场所。
夏季防溺,人人有责。如今,各大媒体的科普、宣传引导已全面铺开,各基层组织也已动起来。在学校、家长、媒体、政府、社会等合力之下,青少年防溺水“安全网”一定会越织越密、越来越完善。
交通运输部: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与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持续深化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自2013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已连续9年联合教育部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不断提升中小学生水上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教育局:日前,教育局积极开展专题活动,对学生进行防溺水的安全教育,还通过向家长发放《教育部防溺水致家长一封信》《暑假安全公约》等方式,提醒广大家长切实履行好监护、监管责任,高度重视对孩子的防溺水教育,引发舆论关注和点赞。
必备的溺水“保命”技能
安全教育不能流于表面,要切实提升孩子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对于防止溺水,家长和学校除了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教孩子一些求生技能。
1、远离溺水,牢记“六不准”:第一,不准私自下水游泳;第二,不准私自结伴去游泳;第三,不准在没有家长和安全监护人的情况下去游泳;第四,不准在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第五,不准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第六,不准私自下水施救。
2、如何正确施救溺水者?首先尽快把溺水者救上岸:遇到同伴溺水时,一定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去施救。可以大声呼救,同时拨打110、120报警;现场就地取材,可将竹竿、木板、绳子抛向落水者,将其拖至岸边。
溺水者救上岸后,将其平放在岸边平地上,检查是否有意识、呼吸和脉搏,如果口中有淤泥与杂草等,及时清除。如果失去意识、呼吸和脉搏,应该先进行5次人工呼吸,然后胸外按压30次;之后按照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压30次的比例循环,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3、发生溺水如何自救?保持冷静,扔掉重物,放松全身,让身体自然上浮;尽量把头向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以便呼救;尽力抓紧身边的漂浮物,等待救援。
结语:夏日炎炎有水就凉,为了贪凉下水丢命就得不偿失了。在此提醒家长,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除了要加强对孩子的水上安全教育,也要重视对孩子的监管,切莫因一时疏忽而造成终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