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2020智能交通十大“特征标签”

2020智能交通十大“特征标签”

来源:赛文交通网 发布时间:2021/1/13浏览:9699
  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总体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整个行业似一池温水,即便在新基建和交通强国的政策出现后,看似也没有很大的波澜。2021年,试温国内智能交通,余温未却,壮志犹存。笔者尝试整理2020智能交通十大特征标签,希冀行业自省,创新图兴。
 
  1、 内卷化
 
  内卷化(involution),又译为"过密化",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提出,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2020年,在我国的智能交通领域,这种内卷化现象由于疫情的冲击和企业生存的迫切需要越发显得严重。君不见,某地的智能交通项目,往往引来众多智能交通厂商互相压制、互相摧残,不见这个智能交通项目会如何给当地带来真正的技术提高、效果改善和服务提升,反而行业内部为了拿下该项目,内耗严重,商务成本过高,导致项目实施效果十几年如一日裹足不前,甚至技术水准倒退。
 
  2、 时髦化
 
  2020年智能交通延续赶时髦的节奏,从“大脑”铺天盖地用到交通领域后,“上帝视角”、“上帝之手”、“小脑”、“脑干”、“视网膜”、“神经元”、“万物互联”、“AI地球”等博人眼球的新词络绎不绝。究其根本,这种做法利用了人们往往注重时髦表象的心理,因为时髦能够用表象吸引你的注意。顺便说一句,时尚就是经过商业包装的时髦,时尚的东西都会过时,当时仅仅是因为一小部分的人认识什么好卖而已。“时髦”的人喜欢模仿,但是没有什么模仿的东西是永恒的。对于那些能够影响几代人的踏实认真做交通的人,赶时髦的人最终都会觉得有必要模仿他们的行为。
 
  3、 IT化
 
  得益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英文简称ITS,现在很多地方真的把智能交通项目做成了IT集成项目。笔者看过不少的招标文件,冠以XX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之名,文件内容里却到处充斥着采购高端服务器、定制海量数据池、租用高性能云计算平台等IT硬件清单。当然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本身需要这些“大物移云”的IT设备的支持,但是如果受这些IT计算机辅助设施的绑架,不去做真正实现交通系统功能实现和集成提升的实事,就真的把ITS做成了ITs。
 
  4、 全能化
 
  2020年智能交通又强化了一个标签---“全能化”。以全息感知、全面融合、全程跟踪、全时响应、全链共享、全民服务等全能交通口号的提出为代表,俨然将智能交通打造成了缓解城市拥堵、建设智慧城市的全能选手。在十全大补的美好愿望下,城市建设不断的增加各种远距离全天候的交通检测器、各类炫目多彩的交通情报板、各款只能通信的车路协同RSU,把原本就空间十分有限的交通基础设施通道,变成了更加拥挤的野外电子竞技场。
 
  5、 迷踪化
 
  迷踪拳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拳种。据史料记载,它出自少林。相传,宋代的周侗精习此艺,其弟子林冲、卢俊义也是习练此拳的高手。迷踪拳的行拳路线复杂,有如"蜘蛛巢状",具有可以瞒敌眼目的独特步法。2020年的智能交通也出现了迷踪拳的复杂路线特点。笔者曾看过不下多套所谓智能交通总体规划、上层规划等文件,满篇找不到有关解决交通核心问题的答案,反而在端边云架构、边缘计算、云平台、5G通信、智慧灯杆、发光标志等外围技术和设备上大张旗鼓,真正的智能交通建设逐步迷失其原本的宗旨,稍有不慎,交通智能化的本心就容易融化在交通强国的熔炉里。
 
  6、 生态化
 
  2020年很多从事智能交通的公司都在积极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其中不乏以BATD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他们进行生态化的主要目的是打通行业的全链条,积极进入交通行业,快速参与智能交通项目。不可否认,这种生态化的模式有助于交通行业内部各个环节的快速协调、灵活合作,多方响应,从一定程度上,能够促成业内的各家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融合行业的能力,做成相对完整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其作用是积极的。
 
  7、 标准化
 
  随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民政部联合下发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2019】1号文件的通知要求,鼓励社会团体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鼓励制定具有国际水平的团体标准。与国家和行业标准不同的是,团体标准是通过市场机制产生的标准,团体标准具有自发性、主动性、利益一致性,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强化市场在标准化和创新中的作用。该文件的出台大大提升了社会团体积极制定行业标准的热情,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各级社会团体出台了141项有关交通的团体标准,2021年,团体标准有望成为智能交通领域新的竞争领地。
 
  8、 协同化
 
  2020年的噱头,当属自动驾驶示范区的不断建设和推出。虽然其长期效果尚有待验证,但其建设模式中的车路协同、车车协同的协同模式,其实为智能交通系统确认了一条道路。另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雄安一体化建设,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双城等不同区域城市协调建设的需求,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中的不同信号控制系统之间的协同需求、高速公路领域里ETC扩展应用建设需求、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衔接应用需求等,这些都需要智能交通领域的系统化、协同化。
 
  9、 专业化
 
  或许是传统交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抵制呼声不断,或许是新技术尚不成熟,没有收到当时允诺的效果,但更多的是对交通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一知半解,导致由外行业所包装精美的智能交通系统还是褪去了部分光彩夺目的外衣,回归到了交通的本质---还是要运用交通工程的专业知识来解决交通问题。当然我们要感激来自交通行业外部的“鲇鱼效应”的冲击,给了交通专业本身更多的自知之明,也给交通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10、 “蜕”变化
 
  2020年疫情给交通行业的很多企业带来了深思,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变了交通行业的生存环境。很多传统的智能交通企业认识到了需要内部结构优化,努力自身蜕变,以“蜕”为进来促使自身重生和发展。例如开放内部的硬件、软件系统,集全社会智力优化交通控制算法和软件;积极主动尝试新产品研发,围绕车路协同+的交通新设备不断推出;走出自身的“舒适区”,勇于挑战来自互联网和IT行业的冲击。
 
  结语
 
  在2020开年的文章中,笔者曾认为2020年是交通大脑的建设元年,从了解的信息来看,各地交通大脑的开发工作没有停止,而且可喜的情况是,确实是在做与交通有关的大脑。那么2021年,我们是不是可以畅想一下,除了交通大脑部分功能上线试用,2021年或可成为智能交通行业的“微进化”年。

附件列表

联系我们查看更多

识别号:

户    名:青海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

账    号:28070001040013057

开户行:农行西宁市城中支行

地    址:西宁市城西区香格里拉路2号

电    话:0971-8465076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