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证书
1964年10月16日
罗布泊的荒漠上空
绽放出一朵巨大的蘑菇云
向世界宣告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自此成为全世界第五个
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那一天
恰好是一位中国科学家的51岁生日
这声东方巨响
成为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生日礼物
他就是享誉世界的杰出核物理学家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
卓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钱三强
今天
是钱三强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再次回顾
钱老“赤诚报国 鞠躬尽瘁”的一生
共同缅怀、致敬!
父亲送他四个字:从牛到爱
1913年10月16日
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世家
父亲是一代国学大师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的钱玄同
钱三强全家福(右一为钱三强)
1932年
钱三强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钱玄同特地手书“从牛到爱”
希望钱三强能发扬属牛的那股“牛劲”
向着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方向前进
“从牛到爱”这四字箴言
成为钱三强的座右铭
以及终生行事的准则
也预示着他的人生发展轨迹
“铆足牛劲”刻苦钻研
“勇执牛耳”舍我其谁
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为原子能事业奠基的“拓荒牛”
朴实无华的“老黄牛”
钱三强在清华大学无线电室做实验
1937年
钱三强考取赴法学习镭学的公费名额
同一年
卢沟桥事变爆发
本就患有高血压的钱玄同
因忧愤国事而病情加重
钱三强准备放弃出国学习的机会
父亲对此劝慰道
“报效祖国、造福社会,路程远得很哩!
男儿之志,不能只顾近忧!”
强忍着愤怒和痛苦
钱三强踏上了远去巴黎的行程
望着渐渐远去的家乡
他暗下决心
一定要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科学没有国界
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在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
钱三强师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约里奥-居里夫妇
从事原子核科学研究
他们是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
一同被称为“小居里夫妇”
钱三强在法国法兰西学院做实验
1946年
钱三强与清华大学同班同学何泽慧结婚
这对核物理学界的“金童玉女”
在难以计数的裂变径迹中
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
这个发现一经公布
便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反响
被称为二战后物理学上
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成就
二人因此荣获
法国亨利·德帕维尔物理学奖学金
西方媒体将他们称作“中国的居里夫妇”
钱三强与何泽慧在居里实验室做铀核三分裂实验
1947年
年仅34岁的钱三强
晋升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最年轻的研究导师之一
正处于个人事业发展巅峰期的他
却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回国
面对大家的不解
钱三强回答道
“虽然科学没有国界,
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钱三强(右)回国前与导师约里奥-居里夫妇合影
1948年
在海上漂泊了一个月零八天的钱三强
终于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
开始了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奋斗的历程
中南海的一锤定音
1950年
在钱三强的主持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
邓稼先、彭桓武、王淦昌、赵忠尧、杨承宗
.......
一批有造诣、有理想的原子能科学家
应钱三强邀请来到这里
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一点点白手起家
钱三强将之形象地比作
“吃面包从种小麦开始”
近代物理研究所部分工作人员合影
(前排右四为钱三强)
新中国成立后
美国挥舞着“核大棒”
对我国多次进行了军事威胁
1950年
毛泽东主席敏锐地意识到
为保卫国家安全
以戈止武、以核制核
是当时摆在中国面前
唯一且最有效的自卫途径
1953年
钱三强向党中央建议发展原子能事业
引起了党中央高度重视
1955年1月15日
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讨论并决定建设原子能工业
钱三强(右二)同毛泽东(左一)共同祝酒
当天下午
钱三强、李四光与刘杰
来到中南海
向中央领导介绍我国铀矿资源情况
与核科学研究现状
他们用盖革计数器进行探测演示
放射性物质使仪器发出响声
证明我国地下埋藏有铀矿
毛主席听了汇报高兴地说
“这件事总是要抓的。
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
“这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好好干!”
也正是在这一天
新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序幕正式拉开
1955年4月
钱三强作为中国代表与苏方谈判
签订了援助中国发展原子能的协定
苏联将向我国
援建一座重水型实验性反应堆
和一台回旋加速器
简称“一堆一器”
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
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这其中
钱三强负责的第一项工作
就是为“一堆一器”选址
在北京城马不停蹄地跑了近半个月后
最终选定在了北京房山坨里
也就是今天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所在地
短短几年时间
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的
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在这里拔地而起
1958年
“一堆一器”顺利落成
标志着中国跨入了原子能时代
“两弹元勋”为中国核事业奠定基础
1955年
钱三强作为团长
率领科技人员
赴莫斯科的热工研究所实习
这些人回国后
都成为了原子能研究所的技术骨干
经过几年的发展
钱三强培养了我国第一代核科学技术人才
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钱三强在重水反应堆控制室指导工作
然而
就在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步入正轨时
意外却突然发生
1959年6月
苏联政府突然单方面终止协定
撤走全部在华专家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
我国决定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
当务之急是重新排兵布阵
这是原子弹成败的关键
在这方面
钱三强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他不仅承担了繁重的科技攻关任务
还肩负起向核武器研制的关键岗位
输送人才的使命
在他的推荐下
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奔赴荒漠
负责原子弹理论设计
从此隐姓埋名,一干就是28年
他推荐自己的“左膀右臂”王淦昌、彭桓武
担任核武器研究所学术带头人
王淦昌在接受任务时说
“我愿以身许国!”
彭桓武说
“国家需要我,我去!”
他邀请核物理学家王承书
三次转行、从零开始
王承书三次坚定的回答都是
“我愿意!”
年仅35岁的朱光亚
被他推荐到核武器研究所
并成长为我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作的
组织者、领导者之一
接下分离铀同位素重任的吴征铠
为第一颗原子弹原料的分离打下基础
程开甲则负责创办核武器试验研究
并主持开展核试验准备工作
被他指派担任小组“带头人”的王方定
带领组员在简陋工棚里经过数百次试验
终于成功研制出原子弹的关键部件
点火中子源
许多重量级科学家
郭永怀、于敏、周光召、黄祖洽、陈能宽、
吕敏、陆祖荫、忻贤杰、胡仁宇、林传骝
……
他们那段人生的转折
几乎都与钱三强有关
他们为中国核试验事业科研攻关
为核武器试验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子能研究所外景(旧照)
据统计
1959年到1965年期间
原子能研究所共向全国输送科技人员900多人
为兄弟单位培训了1700多名科技干部
其中的大多数都成为了“两弹”攻关
和核科研中的中坚力量
在被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
有15人由钱三强动员回国
其中7人由他推荐到核武器研制一线
有人称
钱三强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
是“满门忠孝”!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1964年10月16日
罗布泊的那声巨响
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1967年
中国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到第一颗氢弹爆炸
我国只用了短短的两年零八个月!
1967年,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这其实跟钱三强下的一招“妙棋”有关
早在1960年底
钱三强就提出
氢弹要以原子弹做引爆器
与轻核聚变反应有关的理论问题
需要有人先作探索
在研究原子弹的同时
1961年初
钱三强找到黄祖洽
让他负责氢弹“先行一步”的工作
后又把何祚庥点将到轻核理论组
一天
钱三强找到当时
还是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的于敏
让他一起负责氢弹的研制任务
于敏后来回忆:
“这次谈话,改变了我的一生”
在钱三强的组织下
原子能研究所
成立了轻核理论组、轻核反应实验组
为氢弹研制作好理论准备
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1967年6月17日
一片白光突然亮彻天地
罗布泊上空
出现了一颗比太阳更亮的火球
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中国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劲夫
对此评价
“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钱三强功不可没!”
在完成原子弹和氢弹的科研使命后
钱三强继续为中国核事业发展出谋划策
他组织学术交流
参与策划了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多次在重大科学战略问题上为国家建言献策
大力倡导我国核电站建设和发展
并前瞻性地指出
核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定是从军工走向民用
让核技术更多地为人民服务
钱三强做人简单、做事认真
把时间和精力
都聚焦在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上
他常自比“卵石”“沙粒”
“中国原子弹研制决不是哪几个人的功劳
更不是我钱三强一个人的功劳
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992年6月28日
钱三强与世长辞
享年79岁
1999年
钱三强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3年10月17日
一颗国际编号25240号的小行星
被命名为“钱三强星”
在战乱中投身科学
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
毅然归国、奉献一生
钱老的一生
是爱国爱党的一生
是献身科学的一生
是尽职尽责的一生
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
他深深的足迹印刻着对科学的坚定信仰
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他所留下的丰功伟绩和精神财富
在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心中
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来源/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附件列表
扫一扫,关注我们